? ?警笛轟鳴、援車飛馳、紅旗招展,匯聚成港城最壯美的畫卷,縱然無法當面表達內心的想法,也依然匯聚成“加油”二字。當19年我們馳援各地時,誰曾想過“蘇大強”中的老幺今天也會受到老大哥們的鼎力幫助。
? ?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,當前臺北也是如此。當疫情阻攔了我們貿易途徑、掐斷了我們工程承接、限制了我們業務培訓,才更需要我們和衷共濟,眾虎同心。原鹽生產、鈣液輸送、“兩田”行動挺身而出,站在了臺北發展最前沿,讓我們不禁感慨東方不亮西方亮,黑了南方有北方。
? ?又有誰曾想到,我們總說鹽和鈣將要全部退出歷史舞臺,但一次又一次的挺身而出,救急于水火,好比是母親始終能夠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,讓人始終對他們講不出再見,因為他們也象征著我們臺北人不服輸的拼勁和闖勁,頑強而自信。然而與以往又有所不同的是,這次的江湖救急多了一對“小老弟”——“找田、造田”。
? ?“沒了鹽鈣你們還剩什么?”,“你現在踩的地就是臺北的”,這是我聽過最大的無知和最鏗鏘的回答。臺北的廣袤土地對于片區發展,好比是鹽和鈣對于我們的支撐,一貫是扮演老實人的角色,默默奉獻不求回報。盡管我們大量的好地被征收,但當局者的眼光總是更加尖銳,嗅覺更加敏銳,猶如百獸之王始終能看到獵物的蹤跡。市委市政府近日提出“將加快我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,盡快繪就全市發展藍圖,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空間需求”。這更說明了任何地區發展都離不開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?,F如今猴嘴片區開發重建、自貿區擴大發展、區域之間更加聯動緊密,將有更多的選擇和機遇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,我們要善作“奪筍人”。
? ?誠然,形勢變化總是如此之快,猶如迅雷之勢讓人來不及掩耳,只能在短暫的震驚之于迅速尋找藏身之所,但“四再”精神告誡我們豈能做鼠輩,此時不博更待何時,此時不拼需等何時,縱使功成不必在我,但功成必定有我,臺北方圓萬里,我輩豈是蓬蒿人。
? ?陽春三月,萬物復蘇,百業待興。盡管疫情的陰霾籠罩在臺北轉型發展的道路,但馬克思主義提到“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”,只有我們百般嘗試、萬般努力,才能匯聚滔滔洪流,沖破發展限制,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,最終實現從經濟量變到轉型質變的偉大臺北夢。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(張會鵬)
?
|